別讓連鎖加盟變鏈鎖枷盟
後ECFA時代,台灣的連鎖加盟產業無論是國內展店或是海外展店,將面臨更嚴苛的競爭。強化總部的營運力、資訊力及品牌力,才能在嚴苛的市場競爭中,取得生存與發展的優勢,吸引夥伴加盟,創造多贏局面。
文/姜禮國
「連鎖力量大,加盟問題多。」經常從連鎖加盟業者或是創業加盟者口中聽到這句話。在現今「通路為王」的時代,連鎖加盟的模式與產業持續蓬勃發展,世界各先進國家以及台灣、大陸都是如此。
目前在台灣約有1,750多個連鎖總部及約8萬個左右的門市存在,而且仍持續在增加當中。根據2009年的統計,以批發、零售及餐飲等以連鎖加盟為經營型態的行業,創造出約1.7兆台幣的產值(相當於我國一年國民生產毛額的10%左右)。除提供約數萬個工作機會之外,更讓許多創業者一圓當老闆的夢想。
其實,連鎖加盟的經營模式就是透過所謂「規模經濟」的方法,將連鎖總部的經營know-how、商品服務、行銷推廣及創新研發等的內容,運用快速複製的方式,迅速推展到每一家門市中,並且透過每家門市來負責執行工作並蒐集消費者的反應及分攤整體所需的費用,同時,擴大其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與規模。
而願意以加盟來創業的人,也大多是因本身對於該產業的不熟悉、經營管理知識的不足或擔心營運實力不夠等因素,才會以繳付權利金的方式,透過加盟來進入該企業的連鎖系統,期待能夠透過連鎖總部的協助與整體力量,來降低自行開店創業失敗的可能風險。
根據研究調查顯示,若創業者單獨自行開店創業,在第一年失敗的風險比率約有7至8成左右。但是,若創業者是透過加盟的方式來進入連鎖系統,由該營運總部協助開店創業的話,則失敗的風險比率約可降低至3成左右。這並非全然沒有創業失敗風險,還是要取決於所選擇加盟的連鎖總部之優劣及創業者個人本身是否具備創業當老闆的能力與決心,兩者缺一不可。
從上述的描述中,可以發現連鎖加盟總部與創業加盟者之間,其實存在著彼此各自需要的地方。但為何往往在彼此產生了加盟關係之後,卻又衍生出許多的問題。這就常有人說:「因不了解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的狀況是一樣的。
別讓加盟變枷盟
想要投身連鎖加盟業的經營者或是創業加盟者,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要看清楚、想清楚。如果一個連鎖加盟企業,其本身未能擁有經營門市數年經驗及數家具獲利賺錢狀態的直營店,那你怎能相信其連鎖加盟事業能夠幫助教導並協助新創業的加盟者賺錢呢?
若再加上該連鎖加盟企業的經營策略就是要以快速賺取「新加盟者的權利金」、「原物料供貨的收入」及「搶占市占率」為主要的經營方向,就有可能會饑不擇食地吸引良莠不齊的加盟新血進入該企業的連鎖系統,造成後續總部與加盟主間管理與溝通上的種種問題,衍生出許許多多的加盟糾紛與爭議。
而創業加盟者本身也要清楚知道,自己為何想要開店創業?不要僅僅只是想要拋開上班族的枷鎖,而想用開店當老闆的方式來開創新的職業生涯。當上班族有上下班的區分,但是當老闆則是24小時的工作,這之間的區隔是截然不同的。
故創業加盟者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配合程度、管理喜好、個人財務狀況、家庭是否支持等綜合因素的考量。此外,對於所要加入的連鎖加盟總部其企業文化、營運管理模式及彼此間權利與義務的關係,必須仔細考慮清楚是否能接受與配合之後,才選擇加盟該連鎖企業。不然,就有可能在加盟之後發生「不加入連鎖加盟當老闆會遺憾終生,加入連鎖加盟當老闆便終生遺憾」或是由「連鎖加盟」變成「鏈鎖枷盟」的窘狀出現,不可不慎也。
三力評估停看聽
連鎖加盟事業亦是一個良心的事業,連鎖企業本身的財務是否建全、管理制度是否合宜有效、領導階層是否正派經營、連鎖總部是否人力充沛、是否注重人才培育與各項教育訓練、產品研發創新、提供加盟主完善的經營協助……等,這些都考驗著連鎖加盟事業是否能夠長期經營的重要關鍵。
加盟到一個連鎖企業系統,除了要看看該企業所處的行業是否具有前景與市場性之外,還在觀察其連鎖加盟企業是否具備有品牌競爭力。而連鎖加盟企業本身亦應該追求包括總部的營運力、總部的資訊力及總部的品牌力等3個面向的發展,如此才能夠建構一個強而厚實的連鎖加盟總部與企業系統。
【《能力雜誌》2010年8月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