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媒體人捨棄無謂等待 創造新價值/拆解工作流程 幫自己加一倍薪水

【文/燕珍宜】

前言

數字的力量,無遠弗屆,亦不分貴賤。一位入行不到半年、薪水只有三萬元出頭的小編輯,透過「數字力」,每月竟然可以為自己、為譯者加薪三萬元,不要以為只有財務長、精算師才能有「數字力」,事實上,平凡如你我,如果能夠善用簡單的「數字的力量」,也可以為自己開創出倍數人生。

戴季全是位非文組背景的文藝青年,之所以選擇出版業,一者為了實現自己的文藝夢,二來則是有更任重道遠的創業大計。

理工背景出身的他,被訓練沒有什麼事情是理所當然,凡事都可以被挑戰與檢驗。相較於沒有太多條條框框的戴季全,出版社則是一個充滿陳規舊矩的「傳統」產業。這裡的「傳統」意指存在一套根深柢固、沿襲舊規的工作流程。這樣一套流程,不管是新的或舊的編輯,竟然沒有一個人曾質問過:「校稿為什麼是三校?為什麼不是一校?或是五校?」

戴季全的文編經驗所展現的數字力是:「時間的數字力」。進入這個行業的第一個月,他發現出版業文編的工作流程中,有許多空白的「等待」,比如等待譯者譯稿、等待美編編稿、改稿,這些無效率的等待,雖然他已經藉由看書填滿,但是年輕的他還是對束手無策的枯等狀態,充滿不耐與不解。

分解流程/濃縮工作時間減少枯等狀態

於是,他開始拆解編輯的流程,發現可以將工作時間大幅濃縮為只要原本的三分之一,換言之,節省了高達三分之二的時間。於是,原本編一本書的時間,透過「時間的數字力」,現在就可以編三本書。

以他所負責的翻譯書為例,傳統編輯流程分別是:譯者翻譯後請美術編輯排版,排版後文編於紙樣上第一次校稿,再請美編針對錯誤處改稿;之後文編紙上第二次校稿,美編再改稿;文編再紙上第三次校稿,最後美編改稿完送印。戴季全發現,可以展現神奇數字力量的地方主要有兩大環節:一是改善翻譯品質所節省下來的時間,二是改變校稿流程所縮短的時間。

第一個環節,戴季全分析作為源頭的翻譯,其錯誤率如果能降到最低,那麼後面步驟的出錯率自然也就大幅下降,文編修正錯誤的時間也就因此大幅減少。因此翻譯的好壞,往往是文編編這本書時,是笑臉還是哭臉的關鍵。這一點,所有的文字編輯都明白,但是,真正能笑口常開的文編卻沒有幾個。原因就出在出版社為了降低書的成本,往往壓低譯者的稿費,但是價格又決定品質,於是翻譯品質不好幾乎變成常態,文編也就常常哭喪著臉。戴季全說明文編的苦楚:「有時遇到糟糕的翻譯,文編與其改爛稿,還不如自己重新翻譯比較快!」

低價策略所導致的翻譯不良率可能高達五○%以上,這對戴季全來說簡直是莫名其妙的情況。滿腔熱情的他,立刻跑去跟主管分析,如果將譯者稿費改以版稅計酬,將譯者與銷售成績連結,則可以透過稿費來管控品質。他的建議「想當然耳」地被拒絕後,實在無法接受「笨方法」的戴季全,只好另謀他計,他利用「數字的魔術」,即透過增加翻譯字數,間接提高譯者的稿費。粗略而言,他僅提高每字○.一毛的稿費,就可以將不良率降低到一○%以下。總之,透過數字力,他不僅提高了譯稿的良率,還能同時鼓勵培養優秀譯者。翻譯的品質變好了,自然就大幅節省下他修稿的時間,於是比起其他同事,戴季全總是能準時達成目標,周末也不用加班...

《今周刊》705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曼君Mand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